极端天气“复合事件”频发 温升2时洪涝灾害风险将影响我国半数人口

最新信息

极端天气“复合事件”频发 温升2时洪涝灾害风险将影响我国半数人口
2023-09-19 14:10:00
9月7日至8日,受台风“海葵”影响,广州、深圳等地发生持续暴雨。
  7月底8月初,京津冀持续暴雨引发洪涝灾害。
  7月份,多地极端高温天气持续。
  异常的高温和暴雨显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。近日,“气候变化极端事件与公众生活——IPCC公众传播研讨会”在京举行,与会专家认为,能源不合理利用导致当前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升高。气候变暖将会产生高温、干旱、台风、洪涝、海洋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有重合发生的可能,即“复合事件”。
  根据预测,当全球升温1.5时,重度洪涝灾害对我国直接经济损失约为当前的3倍,影响人口超过1500万;当全球气温升高2时,洪涝灾害风险将覆盖我国80%面积,影响人口半数以上。
  与会专家认为,绿色低碳转型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收益,应吸引投资者和其他参与者,让每个人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。
  能源不合理利用致极端天气“复合事件”频发
  2022年9月,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表示,洪水、干旱、热浪、极端风暴和野火日趋恶化,以惊人的频率不断刷新纪录。
  根据2023年3月,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(IPCC)发布的最新报告,一个多世纪以来,化石燃料燃烧等能源不合理利用导致全球变暖,使得当前的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升高1.1,使得极端天气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。
  在上述研讨会上,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、研究员翟盘茂介绍,人类活动,尤其是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,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,人类活动产生的甲烷对气候的影响逐渐凸显。相比之下,城市由于“热岛效应”的附加,使得城市受高温热浪的影响相对更大,因而与此相关的城市人口健康状况更加值得关注。
  2001年至2020年全球表面温度要比基准值(1850-1900年)高出1.09,其中陆地升温 1.59,海洋升温0.88。陆地和海洋温度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季风环流,从而对降水、干旱等天气情况产生影响。
  翟盘茂介绍,团队通过研究证实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。气候变暖将会产生高温、干旱、台风、洪涝、海洋热浪等极端天气,而海洋热浪也将对海洋生态产生影响。更为严峻的是,以上极端事件有重合发生的可能,即“复合事件”。比如高温-干旱同发生,或高温之后紧接强降水,近年来复合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。复合极端事件通常难以防范,因而产生的危险也更大。
  温升2洪涝灾害风险将覆盖我国80%面积
  全球变暖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影响毋庸置疑,但气候变化将在多大程度上对我国经济和发展产生影响,人们的了解和感知略显模糊。
  在上述研讨会中,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研究所研究员吴绍洪介绍,根据现有条件,洪涝、干旱和高温热浪指标相对可以量化和明晰的极端天气事件。随着全球变暖加剧,将对人口、经济、生态和粮食生产四个方面产生严重影响,其中前两者的影响表现更为直接,后两者呈现为渐变风险。
  《巴黎协定》规定要将全球气温上升的限制在2以内,并力争实现1.5。如果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.5以内,将要比全球升温2产生更小的风险。当全球升温1.5时,在中国,干旱的风险指数会增大,高温热浪风险指数次之,洪涝灾害风险指数略低。
  据吴绍洪介绍,全球升温1.5时,我国区域内重度干旱出现在除了青藏高原和内蒙古大部分地区,主要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和华中地区南部。当全球升温2时,干旱危险性空间分布基本一致,危险指数将明显增大,尤其是黄土高原东南部、长江中游和华中地区。
  就洪涝灾害风险而言,当前重度洪涝事件直接经济损失约122亿美元,影响范围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南部、华东地区中北部、华中地区南部、华南地区和藏南。据吴绍洪预测,当全球升温1.5时,重度洪涝灾害对我国直接经济损失约为当前的3倍,影响人口超过1500万;当全球气温升高2时,洪涝灾害风险将覆盖我国80%面积,影响人口半数以上。
  吴绍洪表示,总体而言,气候变化风险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,高风险区主要在我国东部、南部和中部,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和西南部。当升温达到2时,我国超过1/4的区域将处于中、高风险。
  绿色低碳转型能带来巨大收益
  应对气候变化已刻不容缓。解决之道在于实现具有气候韧性的发展。这不仅仅包含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,还应涉及更多方面的具体行动。
  儿童投资基金会气候项目主任、中国区副首席代表刘强表示,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,如果升温超过1.5,将可能产生质的变化,而这样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将是不可逆的,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不确定性。因此,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必须从现在做起,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,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。
  “要从根本上重塑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,减少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对环境的影响,尤其是减少化石燃料消耗,用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,推动实现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。”刘强认为,要推动低碳转型和其他行业相结合,推动气候和金融的结合,发挥金融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支持作用。同时,应认识到绿色低碳转型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收益,吸引投资者和参与者,让每个人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。
(文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)
免责申明: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极端天气“复合事件”频发 温升2时洪涝灾害风险将影响我国半数人口

sitemap.xml sitemap2.xml sitemap3.xml sitemap4.xml